【媒体聚焦】阅读之灯 照亮逐梦航程

来源:成都航空旅游职业学校     作者:不详     时间:2012-12-28     浏览:

    今日(12月28日),华西都市报出版名为《阅读创造价值》的特刊。书中汇集了出自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获得者麦家先生, 当代著名作家、第五届茅盾文学奖得主、现任四川省作协主席阿来先生, 川大校长谢和平先生以及现任中共西南民族大学委员会书记、四川省政协委员、民宗委副主任罗布江村教授等各界有名人士的亲笔。我院董事长魏全斌先生作为民办职业教育的领军人物,献笔《阅读之灯 照亮逐梦航程》。文中魏全斌先生附上了自己作的一首诗并谈到:“这是我作为教育者的心声。‘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办教育是一辈子的事,耐得住寂寞,方能成就大业。”

新闻链接地址:http://www.wccdaily.com.cn/shtml/hxdsb/20121228/55293.shtml

 

作者:魏全斌          标题:《阅读之灯 照亮逐梦航程》


  现代人的烦恼,不可谓不多——节奏加快,欲望膨胀,压力骤增,凡此种种,常常让人迷惑、迷惘以至于迷失。如果没有一盏灯为我们指引方向,梦想随时随地都会夭折:困难当道,我们可能退缩止步;挫折面前,我们或许一蹶不振;十字路口,我们容易误入歧途……
  每个人心中都需要一盏灯,而阅读,就是那一盏长明灯!随着科技的进步、电子产品的普及,今天,阅读,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她给人以启迪和慰藉、温暖和力量,为我们指引前进的方向,照亮逐梦的航程。
  从儿时起,我就一直以书香为伴、以笔墨为友,那时,物质生活极度匮乏,看书和写字带给我无上的愉悦和满足,每当翻开书页、拿起笔墨,我就感到难以言说的惬意和快意。直到今天,尽管工作繁忙、事务缠身,我仍然对阅读情有独钟,对诗书痴心不改。在我的办公室里,没有豪华的装修,没有贵重的摆设,最吸引眼球的“装饰品”,就是我在一次朋友聚会中“杯酒成诗”,后来又自己挥豪撰写的书法作品:“梅兰竹菊各千秋,次第开放只为酬。春风有脚常拂面,孺子可教谢束修。”
  这首短诗,也是我作为教育者的心声。“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办教育是一辈子的事,耐得住寂寞,方能成就大业。无论世界如何喧嚣,在我心中,始终有一张平静的书桌;办一所代表四川,乃至全国最高规格的民航职业院校,是我一生最大、最美的梦想。我深信,守望即价值!
  阅读创造价值,对教育者来说,最大的“价值”当通过学生来体现。投身民办教育17载,我一直致力于为莘莘学子开辟读书的净土、建造求知的殿堂,先后主编《教育改变》及《全国职业院校航空服务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目前已在全国航空职业院校广泛推广。
  知无尽,学无涯。自己读别人写的书,别人读自己写的书,且有所思、有所悟、有所获,皆人生之大幸也!这,或许就是“阅读创造价值”的核心要义吧。

腹有诗书气自华
  但凡到过四川西南航空专修学院的人,都会被男生女生们靓丽的外表、优雅的举止、不俗的气质深深吸引,作为全国最大民航空地勤人才培养基地,空哥空姐的摇篮,此地“盛产”帅哥美女,似乎天经地义。
  如果有一天,您有缘来到四川西南航空专修学院,近距离走走、看看、听听,你会幡然察觉:那一个个举止优雅的绅士淑女,那一道道令人赏心悦目的风景,并不只是航空学院的先天优势,学生外在形象的背后,更是文化的熏陶、浸润和沉淀。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
  办学8年,在校学生近2万名,作为行业翘楚、职教旗舰,“西航模式”和“西航速度”达到了同行难以企及的高度!如果说办学规模是一张皮、是一幅骨架,素质教育就是血肉和灵魂。办学伊始,我就提出了“自省、自修、自给、自乐、自信、自立、自持、自然、自由”的“九自理论”,和“以人为本,突破文本主义思想,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跨岗作业能力,塑造现代绅士和淑女”的办学理念;创建了民航职业教育的四大特色,即“军事化标准化管理;以日式礼仪训练为主,强化社交能力培养;强化理财能力锻炼;全员完善的就业服务”。
  由于西航学子具备六方面的综合素质——丰富的文化知识、较强的社交能力、灵活机变的工作能力、干练的工作作风、高贵大方的个人气质、成熟的理财能力,几年来,已有数千学子走向全国100余家民航单位以及华为集团、雨润控股集团等大型企事业单位,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6%以上,民航对口就业率高达90%,涵盖空中乘务、公务机空中乘务、民航安检、VIP贵宾接待、航空机电设备维修等多种民航岗位。
  面对90后学生,我们的教育既要时尚,又要经典。2012年,西航人再度启航,向“国际化”和“集团化”迈进:成立外事办,开设ICC国际空乘专业,聘请国际航协专家、与美国机场管理协会合作、外航空乘任教,兴建经典英伦风格新校园……一所具有“国际范儿”的民航职教集团正在中国西部崭露头角。
  梦想永不止步!目前,我们已在金堂征地500亩,投资9个亿,兴建一所以“人文、科技、梦幻、经典”为理念,全英伦皇家风格的中国最美大学,其中,投资近2亿元建设中国最大的航空实训中心。新校区主体工程即将完工,明年秋天将敞开怀抱,喜迎八方学子。

强强携手 一马当先
  1995年,中国第一张都市报——华西都市报在成都诞生;也正是在那一年,我步入民办教育这片刚刚萌动的土地。
  我们选择了同一个历史时期,在不同的领域起跑,作为各自领域的拓荒者,敏锐的眼光、过人的胆识、创新的精神是我们共同的基因。
  今天,我们都已成为当仁不让的行业领军者——华西都市报是中国西部发行量最大、影响力最强、公信力最高的区域组合城市媒体;四川西南航空专修学院也一跃而成全国最大民航空地勤人才教育集团。
  十多年间,华西都市报始终是教育改革的见证者与推动者。每当最新鲜、最热力的校园新闻通过华西都市报走进千家万户的时候,每当学生和家长拿着华西都市报来学校参观咨询的时候,我都深深地感到媒体的力量、阅读的价值。
  2009年,四川西南航空专修学院(青羊校区)突发甲流疫情,全校1000多名师生在校内集中隔离观察,“孤岛”之中,很多同学每天必做的“功课”之一,就是看华西都市报。
  还有什么,能比这,更能佐证阅读的价值呢?

新闻链接地址:http://www.wccdaily.com.cn/shtml/hxdsb/20121228/55336.shtml

 

作者:麦家          标题:《读书就是回家》

   写小说的梦,是1986年有的。从那以后我才开始自觉地读书。我没想到这会成为我人生的一个旷日持久的生活空间。

阅读给我无限力量
  这么多年来,在我身上持久留存的东西似乎只有三样:读书、写作和抽烟。抽烟使我变得面黄肌瘦,每天醒来嘴巴又苦又臭,我简直不想理它。写作总是断断续续,像一场“开始就错”的爱情,虽然风风雨雨地走过来了,但其间得失的悬殊实在令我羞于提起,甚至我怀疑这场充满龃龉的“爱情”终将不欢而散。既然这样,我就更害怕对它留下什么言辞了,因为它们将来都可能成为我的笑柄。也许是脆弱,也许是厌倦,我在生活中最容不得人嘲笑,为此我总是生活在过度的谨慎和封闭中。要想这样生活,再没有比闭门读书更妙不可言的了。不用说,我对自己的读书之好是有着不一样的关爱和热情的。事实上,围转着书籍找一些话说,是我目前少有的热衷之一。
  出于爱好,也许是目的,我阅读的多半是文学书籍:我把它们说成是一种堆积着各式各样心灵和故事的书籍。这些年来,它们越来越亲切又深刻地触摸着我,温暖着我,给我以各种各样的愿望和力量,使我的生命获得了某种伸展和灵敏。我就像棵不错的树,在不倦的阅读和想象中长出了枝枝丫丫和盘根龙须。诗人埃利蒂斯说,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英雄。我心中一直珍藏着两位英雄,一位是来自布拉格“城堡”的卡夫卡,还有一位是从南美洲,准确说是从阿根廷首府布宜诺斯艾利斯的一座“交叉小径的花园”里走出来的博尔赫斯。这位长年蛰居在图书馆里的文学大师,尽管和满腹哀怨的卡夫卡有着截然不一的创作风格和热情,可我感到他们是一种高度的对垒,是一种东西的正反面,就像国王和狮子,蛇和阴险的女人:他们在我心中具有相等的形象,相等的质量。

阅读让我心灵回家
  截至今天(12月21日)零点,世界末日的预言已被粉碎,我不知道马上到来的又一个新年会不会涌出我新的英雄,在我的新英雄没有诞生之前,我将主要阅读他们二位的作品。准确地说,是重读。事实上这种重读早已开始,却从未叫我厌倦,甚至连厌倦的惧怕也没有。我只有感到两位英雄之于我越来越亲切又深刻的温暖,之于我各种各样的愿望和力量。
  坦率说,在这世上能让我感到光荣和幸福的事情并不多,我甚至没感到生活在爱情中是光荣幸福的。但沉醉他们的书籍中,我确实感到光荣和幸福。有时候,我觉得他们的书籍很像一位饱经风霜因而变得温和善良又智多识广的长者,与他们在一起远比跟一些惊惊乍乍的女人在一起更真实,更快乐,也更占有眼前的世界和内心的自己。读书就像是回家,心灵回家:把世界关在门外,又拥有世上的一切。

链接地址:http://www.wccdaily.com.cn/shtml/hxdsb/20121228/55298.shtml

 

作者:阿来          标题:《阅读在于坚持》

   作家爱读书,本来不是一件稀罕事。但著名作家阿来,绝对称得上是尤为突出的一位。他告诉华西都市报记者,“这几十年,我几乎没有一天是完全不读书的。”而且尤为让人敬佩的是,与很多人耍微博上瘾成“控”,阿来却能将现代科技平台与阅读完美结合起来,将这些看似只容许碎片式信息的网络平台,变成自己与读者交流探索知识、探讨问题的平台。

别把微博当“直播机”
  翻看阿来的微博,多数是他分享自己的阅读、写作,以及自己的植物学知识,“时常读科学家的故事。通常,天才科学家往往比文艺家更天真有趣。今天翻出图灵故事重读一遍。好多地方都让人忍俊不禁。他的天才创造为英美赢得二战贡献巨大,却因为保密不为人知……”“在隐约的海浪声中读列维-斯特劳斯。他在《种族与历史》中这样定义野蛮人:‘野蛮人,是相信存在野蛮性的人。’先吃了一惊,然后,明白了他的意思——所有自以为文明,而别人野蛮的人,也都得归为野蛮人。”
  记者提到,不少人被各种电子平台吸引,变得逐渐不能习惯深阅读,阿来笑着说,现代通讯设备没有影响到他的阅读,“科技发展本身是中性的,无所谓对错。关键是在于人的自我意志控制力。发微博发成‘控’,变得只能浏览碎片化资讯,这是人的意志力的失控。我也发微博,但我还是可以专注地读书。”阿来还很疑惑,“我非常奇怪,为什么有的人将微博当成自己24小时‘直播机’:中午吃了什么菜,下午买了件什么衣服,甚至上厕所也要对外公布,我想不出这样做的价值在哪里。想想有些人真可怜,或者受金钱控制,或者受权利控制,还有人被机器控制。岂不是很可悲?”

生命因阅读有意义
  阿来曾在博客上撰文透露,自从青少年时代无意间读到古典名著《水浒传》,自此走进缤纷丰富的文学王国。谈起阅读的价值,阿来语调依然铿锵,“说实话,绝不是因为我是作家,要写作我才读书。阅读早已成为我生命意义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几十年来,我没有一天停止阅读。如果一个人没有阅读,只有娱乐的话,我还真想象不到,那生活的意义还留存多少?!”
  眼下,图画、影像等多媒体信息呈现方式发达,“读图时代”、“影像时代”的称呼已屡见不鲜。但文字阅读的价值,依然为阿来最为重视,“比如说,近年来,我经常外出进行野外考察,虽然从中可以获得知识、收获见识,可算是‘大阅读’,但是‘大阅读’,仍然是以文字阅读为根基,有了这个根基,一个人才能看到他想看到的东西。没有知识,人们往往对美景‘视而不见’。再比如,一部好的电影、话剧,听好的音乐,欣赏一幅画,也可算是阅读,但是仍然要以文字阅读为基础。总不能说,我们去欣赏、阐释一幅画作,然后再画一幅画作来解释。”
  提到阅读的好处,阿来有一番总结,“阅读可以为读者,打开了另一扇门,提供了另外一种视野和角度。增长知识就不用说了,人不能光有现实生活,还要有另外一层的想象生活。阅读可增长一个人的存在经验和感觉。一个人生活的经验,终归是有限的。但是书本可以提供。阅读带来思考。让我在这个世界上始终保持自由的精神姿态。让一个人的存在有了厚度,而不是单向度的。”

链接地址:http://www.wccdaily.com.cn/shtml/hxdsb/20121228/55300.shtml

 

作者:谢和平          标题:《在阅读世界学养人生》

    我们常说,阅读创造价值。那么,这种价值到底是什么?我认为,读书的价值,决不仅仅在于可以获取知识、增长技能、开阔视野,而是更决定着一个人的学养、品德和境界,一个不读书的人、不热爱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发展前途和发展后劲的。

阅读情常诗书相携
  我是理工科出身,在文革当中接受的是一种缺失的教育,感觉自己有知识、但不等于有文化。现在,自己工作的四川大学,是一所文理工医学科齐全、人文底蕴深厚的综合性大学。要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综合性大学校长,首先就应该提高人文素养,不断完善自我。在这种情况下,我就一直在工作以外,通过读诗、写诗、读历史、读经典,不断完善自我,努力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和人文底蕴。
  在读诗歌、读历史、读经典的同时,我也深爱书法,我认为书法艺术是将阅读结果转化成自身体悟的最佳方式之一。诗书相携,以读诗养学,以书法怡情,将书法之形与诗词之道、读书之悟相互融合,通过书写大量的自作诗词和读书感悟,不仅能体味书法的艺术之美,更能感悟阅读的精神内涵;不仅可以了解古典文学诗词、传统文化,更有助于领悟儒、释、道的哲学思想精髓,无疑能丰厚人文底蕴和人文境界,提升个人修养。
  作为神圣的学术殿堂、社会的精神家园,我们的大学首先就应该是潜心读书、崇尚学术的净土,我们每个大学人首先就应该是文化人,应该是读书人。

川大梦育一流人才
  作为校长,我想用“川大梦”来形容对未来的期许,就是努力把学校建成一流大学。要建成一流大学,首先就必须培养一流的人才。
  一流的人才应该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有修养、有能力、有视野、有责任。所以,川大教育的本质和核心就是培养每个学生自由全面发展的能力。要实现这个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必不可少,使他们通过读经典、读名著,不仅获得广博的知识,更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文化品格和全面发展的能力。
  2012年,是川大的“文化建设年”,我们以“五风”为抓手,也就是努力抓校风、学风、教风、文风和机关工作作风,其中,就把抓好学风作为重点,开展了以“阅读经典、书香校园”为主题的一系列读专著、读经典活动,推出一系列关于文、史、哲、艺术等方面的经典名著和英文原著讲坛,真正使每个学生、每个川大人多接触一点经典、多阅读一些名著、多了解一些传统文化,以读书修身,以读书养德,以读书学会做人,有知识、更有文化,有智慧、更有责任,学会关心自己、更要关心他人,学会关注自我、更要关注社会。
  为此,我们努力想为学生们创造最好的阅读环境,构建完备的电子化阅读系统,推进信息化校园建设,真正使每个学生时时处处都能享受阅读的快乐。

贺华西18年引领文化
  听闻在2013年,《华西都市报》将迎来创刊的第18个年头,这18年来,《华西都市报》一直引领着巴蜀人民的阅读习惯与潮流。作为中国第一张都市报,它提供的阅读世界是包罗万象的,它是引导社会阅读、引领先进文化的重要力量。通过这个阅读的平台,我想,我们每位读者都将会在阅读世界里感悟人生、学养人生。
  报纸的成功离不开文化与创新。目前,川大也正在筹建世界上首个以实体载体促进人文与科技融合的“文化艺术与科技创新汇聚中心”,专门为学生提供学术交流的空间、读书的沙龙,真正建成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启发、感悟和汇聚中心,打造面向全校、面向社会、面向世界的人文艺术与科学开放、互动平台,使每位理工医科的学生都能在学习自然科学的同时,感悟文化和艺术的熏陶,使每位文科学生都能在学习人文艺术的同时,感受科学的魅力和创造力。如此,希望与媒体关注的一样,培养更多“乔布斯式”的科学与艺术融合的高端人才。

链接地址:http://www.wccdaily.com.cn/shtml/hxdsb/20121228/55310.shtml

作者:罗布江村          标题:《阅读力决定民族精神力》

    1994年,当时各类媒体还不像今天这样发达和迅畅,华西都市报的创办像一股清风扑面而来,我就是在那个时期首次接触到华西都市报的。那时网络也不普及,每天阅读报纸便是我们学习、工作、生活的重要内容。作为一份创办18年的报纸,在提供各类新闻资讯的同时,它的很多美文如甘醇的美酒,给我们的生活提供了美的享受,丰富我们的视野,提升我们的人文情怀。
  18年来,我成为《华西都市报》的忠实读者。《华西都市报》一直行走在中国最新各类资讯的最前沿,秉持媒体良心,关注百姓心声,因其可读性、耐看性,成为了我们接触世界、了解中国、读懂成都的重要窗口,成为了我们洞察世情、时情的重要平台。她每天定时出现在我们面前,像一位18年的老朋友,又像一位博学的伙伴。今天,回想起与她度过的那些难忘的岁月,真真切切在我记忆深处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读书·民族力量
  读书,是我生命和生活的一部分,更是我寻求内心安顿和精神富足的一种方式,是我的灵魂所在。不管春夏秋冬,无论阴晴雨雪,只要有空,我都如饥似渴地读书。我的书涉猎面比较宽,喜欢的是哲学、历史、文学、艺术、宗教类的书,但因为工作与职业的关系,经常阅读的是教育、哲学、管理以及关于藏民族历史文化艺术方面的书籍。
  “阅读创造价值”这句话应该从两个方面去理解。一方面,读书点亮人生。人生的高度,离不开阅读的厚度。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他的阅读史,这个历史贯穿他的童年、青少年、中年甚至老年。阅读具有的求知、立德、开智、审美功能,使它成为人生最有价值的投资。通过读书,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去不断地发现世界、寻求真理,探寻那条通向我们的内心之路,去体会截然不同的人生。另一方面,每一种书籍都用其独特的方式,构建我们与大千世界新的关系。民族的竞争力取决于精神力量。民族的精神力量不取决于人口数量而取决于阅读力。阅读是消灭无知、贫穷与绝望的武器;是一个民族传递信息、启迪智慧、建立历史和我们时代精神联系的重要方式。因此,“终身学习”这个概念,应该与我们一生如影随行。

感谢·传播和谐
  新世纪以来,西南民族大学的跨越发展,其社会声誉的不断提高,离不开各类媒体的宣传报道和鼎力支持。其中,尤其要感谢《华西都市报》。出于对民族文化、民族地区和民族教育事业的关爱,《华西都市报》给予了我们巨大的关注。十多年来,学校发展的每一座丰碑、每一桩喜事,如成功更名为大学,增列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建成新校区并获建设部人居范例奖,接受本科教学评估获优秀,国家民委与成都市人民政府共建学校,青藏高原生态保护与畜牧业高科技研究示范基地投入使用,获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建成世界上馆藏最齐全、最权威的藏学文献馆、彝学文献馆,藏历年、彝历年、羌历年庆典和每年的民族团结教育主题月活动启动仪式、学校六十周年校庆活动等,《华西都市报》都予以了准确而及时的报道。2012年8-10月,华西都市报的名人堂栏目,更先后两次均以2个整版的篇幅,报道了我校近年来的改革巨变和师资建设方面的情况,社会反响良好。
  西南民族大学与《华西都市报》携手前行,共同成长。《华西都市报》凭借其巨大的发行量和影响力,把西南民族大学的良好形象传递到社会各界和千家万户,极大地提高了我校的知名度,提升了社会各界对民族教育事业的关注和支持。

链接地址:http://www.wccdaily.com.cn/shtml/hxdsb/20121228/55311.shtml

咨询QQ 咨询电话 在线报名 全景校园
招生热线
400-867-9992